2025年“创·在上海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在杨浦区火热开赛,104个创新项目齐聚一堂,个个都憋着劲儿要秀出自己的看家本领。这场初赛不只是比拼创意和技术,更是杨浦区打造数字经济高地、点燃创新火花的大舞台。参赛选手们摩拳擦掌,准备用8分钟演讲和7分钟答辩,争取一张通往全市复赛的门票。
这场比赛的热闹劲儿可不一般。104个项目,涵盖了人工智能、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热门领域。这些项目可不是随便凑数的,个个都带着硬核技术,想在未来产业里闯出一片天。参赛者们站上舞台,用最直白的话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,评委们则瞪大眼睛,从技术实力到市场潜力,一个都不放过。
杨浦区这地方,创新氛围浓得化不开。这里有大学、有大厂,还有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,简直是创业者的天堂。比赛选在杨浦,可不是随便挑的。这里的“数”浦赛区,就是要挖掘那些能代表未来趋势的好项目。区里还特意请来了20多位投资人和技术专家坐镇评审团,盯着项目的创新点、技术壁垒、商业模式和团队实力,挑出真金。
比赛的赛制简单直接:8分钟讲项目,7分钟答问题。选手们得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讲明白,还要应对评委的犀利提问。别看时间短,台上每一秒都像打仗。有的团队讲得激情四射,有的则用数据和案例把评委说得频频点头。能站上这个舞台的,都是有两把刷子的。
拿九九盛荣这家初创公司来说,他们的创始人盛颖站上台,讲得那叫一个带劲。他们的“九九康好”智能用药系统,专为慢病患者和老年人设计,能实时提醒用药风险。这系统可不简单,结合了临床药学和精准交互技术,已经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线试跑。盛颖说,参加比赛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产品,顺便吸引点投资和用户。
这场比赛不光是比谁的项目牛,还是一次资源对接的大派对。杨浦区科经委的负责人说了,他们有一套“赛前辅导、赛中对接、赛后跟踪”的全流程服务。啥意思?就是从报名开始,参赛团队就能得到专业指导;比赛时,能跟投资人和行业大佬面对面聊;比赛后,还有专人跟踪项目需求,帮着对接政策、资金和市场资源。这服务,简直贴心到家了。
杨浦区的野心还不小。他们想通过这场比赛,把更多好项目留在本地,助力区域经济再上一个台阶。上海云基地作为专业服务机构,专门负责帮参赛项目对接资源。无论是想找投资、扩市场,还是需要技术支持,这儿都能给你搭桥铺路。不少参赛者都说,参加比赛不光是为了名次,更是为了这背后的资源网络。
说到评委团,那真是阵容豪华。20多位专家,个个都是行业老手。他们不光看你的技术硬不硬,还得看你的项目能不能赚钱、团队能不能干大事。有个评委直言:“好项目得有真本事,光会讲故事可不行。”这话听着有点刺耳,但句句在理。毕竟,创业不是光靠梦想,市场和资本的考验才是真战场。
比赛现场的气氛热火朝天。选手们有的紧张得手心冒汗,有的自信满满侃侃而谈。台下的观众也不闲着,时不时为精彩的路演鼓掌。有一家做新材料的团队,讲到他们的产品能大幅降低能耗,台下直接响起一片叫好声。这样的场景,让人感觉创新的火花在杨浦这块地上烧得正旺。
杨浦区的数字经济底子厚,这场初赛就像一个放大镜,把这里的创新活力照得清清楚楚。比赛不仅给创业者提供了展示舞台,还让投资人看到了未来产业的潜力。有的项目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,但技术含金量高,市场前景也好,评委们都忍不住多问几句,想挖挖有没有合作的机会。
这场比赛还有个特别的地方,就是它不光看眼前,还看未来。杨浦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,意味着好项目不会比赛一结束就没人管。相反,区里会持续跟进,帮企业对接更多资源。比如,九九盛荣这样的团队,赛后可能就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,或者跟大企业谈成合作。这才是比赛的真正价值。
比赛的意义还不止于此。它让更多人看到了上海在科技创新上的决心。杨浦区作为上海数字经济的核心地带,正通过这场比赛,向全世界喊话:来这里,你的创意能变成现实!这104个项目,只是开始。未来,更多创新团队会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。
这场初赛就像一场创新的狂欢。参赛者们用技术说话,评委们用眼光挑选,杨浦区则用服务护航。每个项目背后,都是创业者们的汗水和梦想。比赛虽然激烈,但氛围却充满希望。谁能笑到最后,晋级全市复赛?答案还没揭晓,但这场比拼已经让大家看到了创新的力量。
这场比赛也让人忍不住想:创业这事儿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。有个好点子,得有技术撑着;有了技术,还得有市场认可;有了市场,还得有资金支持。杨浦区的这场初赛,就是要把这些环节串起来,让好项目不被埋没。你说,这样的比赛,能不让人期待吗?
发表评论